“杀身虽可怜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杀身虽可怜”这句诗,说的其实是一只鹿的悲惨命运。鹿在诗中先是活蹦乱跳地在 forest 里玩耍,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,结果不小心触发了“祸机”,被人类杀害了。这不就是我们现代职场社畜的写照吗?天天努力工作,突然被裁员,还得感恩戴德?
不过鹿虽然挂了,但它的鹿角却被人类用来做药材,甚至还能补阳强骨。这让我想到了“死得其所”这个词,虽然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。鹿算是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“社会价值”,不像有些人活着都没啥用。
这首诗引发了一个大问题:我们现代人对自然到底有多“感恩”?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也反思一下,自己平时浪费了多少资源?比如每天随手丢掉的垃圾,浪费的食物,甚至是对动物的不尊重...
其实,咱们不妨学学古人,用更可持续的方式与自然相处。比如减少浪费,支持环保,保护动物。毕竟,“悠悠肉食辈,亦愧此鹿否”?咱们吃肉的这些凡人,是不是该有点愧疚感?
总之,诗中鹿的悲剧给了咱们一个启示:善待自然,敬畏生命,学会感恩和珍惜,别再做一个“社会寄生虫”了。
“杀身虽可怜”出自宋代章甫的《鹿角》。
“杀身虽可怜”全诗
《鹿角》
宋代 章甫
呦呦鸣鹿群,适意在林薮。
泉甘草丰茂,多力故能走。
一朝触祸机,竟死谁人手。
割鲜登鼎俎,刺血置杯酒。
犄角未易弃,煮胶方术有。
汲江为浸渍,七日去粗垢。
大候三伏时,煎熬必甖缶。
色作琥珀红,坚重如琼玖。
补阳遂强骨,轻健还湛久。
杀身虽可怜,仁实存身后。
功能利生人,死且垂不朽。
悠悠肉食辈,亦愧此鹿否。
《鹿角》章甫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鹿角》是宋代诗人章甫所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鹿的形象,通过对鹿的描述,展示了它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诗词中提到了鹿群中一只鹿呦呦鸣叫的情景,它自由自在地在林薮间适应自然环境。泉水甘甜,草木茂盛,这使得鹿群拥有充足的力量和能力奔跑。然而,一次意外的触碰导致鹿陷入了危机,最终丧命。诗中描述了鹿被宰割,鲜血洒出,血腥的场面。但即使被杀害,鹿的鹿角仍然难以舍弃,它的鹿角经过煮炼成为胶,成为一种有用的药物材料,具备医疗功能。诗中还描绘了鹿角的颜色,如琥珀红宝石般明亮,坚硬而珍贵。鹿角的补阳益气的作用强健人体骨骼,使人保持健康和长寿。虽然鹿被杀害是可怜的,但它的仁德之举却流传下来,对人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虽然它已经死去,但其功德却流传不朽。最后,诗人以自谦的语气表达了对鹿的敬佩,认为自己和其他人类只是肉食的一种,与鹿相比显得微不足道。
这首诗通过描绘鹿的形象,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的精神,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。鹿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地生活,充满生命力和活力,但面临危险时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。然而,尽管鹿的生命可能短暂,它的仁德行为和对人类的贡献赋予了它一种超越死亡的永恒价值。诗人以自嘲的语气提醒人们要对待自然界中的生灵充满敬畏之心,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反思和珍惜。
这首诗词通过对鹿的描绘和寓意,展现了作者章甫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,同时也反映了宋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道德价值观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