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明有融”的出处是哪里
大家好!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成语——“高明有融”。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,对它的出处感到好奇呢?别急,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“高明有融”这个成语出自《瞻彼南山》这首诗,作者是宋代的司马光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庄严而和谐的宴会场景,表达了君子品德高尚、德行广远的主题。那么,“高明有融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
什么是“高明有融”?
“高明有融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:品德高尚,能够融合各种美好的品质。它强调了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,还要能够将这些美德融合在一起,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。
举个例子
想象一下,如果一个人的品德像阳光一样明亮,能够照耀和温暖周围的人,那么这个人就具备了“高明”的特质。而当他能够将这种光明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,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他的善良和友爱时,这就达到了“有融”的境界。这样的人,不仅自己品德高尚,还能够带动他人,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。
思维拓展
说到这里,我想问问大家,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,哪些品质是“高明”和“有融”的呢?比如,你认为诚实守信是“高明”的品质吗?你觉得宽容和谅解是不是“有融”的表现呢?让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吧!
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,大家对“高明有融”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记得在生活中,我们都要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、能够融合各种美好品质的人哦!
“高明有融”出自宋代司马光的《瞻彼南山》。
“高明有融”全诗
《瞻彼南山》
宋代 司马光
瞻彼南山,有札有枞,维叶逢逢。
君子之燕,管丝嗈嗈,奏鼓隆隆。
自堂徂庭,上下肃雍,靡有不恭。
君子万年,令德高明,高明有融。
作者简介(司马光)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